-
商朝都城变迁
统治阶级贪婪本性,决定了王室内部为权力和利益斗争的局面不可避免。《史记·殷本纪》中记载;“自中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从仲丁算起,经九世正好到盘庚时期,说明这一期间商王室内部为争夺王位,内乱不止,致使外患不断。
这期间,商王朝曾多次迁都。 《竹书纪年》记载,商王仲丁“自亳迁于嚣”、河甲“自嚣迁于相”、祖乙迁邢(今邢台市)、南庚“自邢迁于奄”、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曰殷”。
关于商朝的另一个都城——耿都。公元前1525年,祖乙不满相都(今河南内黄)把国都迁到了耿地(今山西河津),一年后,祖乙就因河患复迁都邢(今河北邢台)。因其为都仅仅一年,史学界就把祖乙迁耿略去不谈。
从文献记载可以知道,商代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国家机构,有各种职官、常备的武装(左中右三师),有典章制度、刑法法规等等。但上述这几个都城,它们与文献中记载的名字是甚么关系,学术界还有不同看法,只有安阳殷墟是盘庚以后诸王世的都城,看法比较一致。
对商代历史上多次迁都的原因,史学家们有不同的看法。但从《尚书·盘庚篇》中看到,迁都与内部的政治斗争有一定关系。如盘庚虽然声称“视民利用迁”(为人民的利益而决定迁都),但对那些不听命令的人,他发出了“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我要将他们斩尽杀绝,不让孽种留在新邑)的威胁,反映了内部争斗的激烈。
盘庚迁殷以后,王室内部的矛盾得到缓解,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盘庚被称为“中兴”之主,并为武丁盛世的到来,打下了基础。
-
商朝历史专题(一)
-
商朝历史专题(二)
-
商朝名人
-
商朝历史人物
姜子牙(商末周初军事家,齐国开国君主)
比干(辅佐商朝两代帝王的贤臣)
申公豹(姜子牙同门师弟,《封神演义》人物)
商汤(商朝开国君主)
商纣王(中国商朝末代君主)
苏妲己(商纣王妃子,加速商朝灭亡的妖后)
武丁(商朝第23位君主)
卞随(古代隐士)
伯夷(商末孤竹国君长子)
崇侯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告密者”)
妇好(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
帝乙(商朝第30位君主)
恶来(商纣王的大臣,以勇力而闻名)
伊尹(商朝初年著名丞相、政治家、中华厨祖)
费仲(纣王佞臣)
妇妌(武丁三位皇后之一)
甘盘(商朝名臣,甘姓始祖之一。)
傅说(武丁丞相,殷商时期著名贤臣)
庚丁(商朝第27位君主)
妇妥(商王武丁的诸妇后妃之一)
墨胎竹猷(孤竹国的第七位国君)
河亶甲(商朝第十二位君主)
南庚(商朝第18位君主)
胶鬲(汉族民间信仰之一)
女防(秦国的祖先,秦国第一任君主秦非子的高祖父)
九侯女(纣王妃子)
盘庚(商朝第20位君主)
箕子(商朝太师,“殷末三仁”之一)
任仲虺(薛方国君主,汤革夏命的主要领导者之一)
廪辛(商朝第26位君主)
戎胥轩(春秋战国时代秦国、赵国的祖先)
墨胎初(孤竹国的第八位国君)
商容(商纣王时期主掌礼乐的大臣)
墨胎冯(孤竹国的第九位国君)
太丁(商朝第29位君主)
墨胎致(商末孤竹国君第三子)